数学建模创新人才培养一般流程
l 每年4-5月,组织参加“东北三省数学建模联赛“、”深圳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夏令营”,每年约150组,选拔优秀学生。
l 每年6-8月,组织报名参加当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CUMCM)、并开展培训工作,每年约230-250组;组织当年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GMCM)报名培训工作,每年约30-40组。
l 每年9月,组织、指导我校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CUMCM);组织、指导我校学生参加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GMCM)。
l 每年12~次年1月,组织报名、组织培训参加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及交叉学科建模竞赛(MCM/ICM),每年约200组。
l 次年2月(春节前后),组织、指导我校学生参加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CM/ICM)。
l 次年4-5月 组织竞赛获奖及有兴趣继续开展建模课题研究的同学,申报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五四杯、等创新创业活动。或整理建模论文,将其投稿至学术期刊。
为了积极推动学生在全流程上的创新能力培养,引入“链式”培养模式,通过一条可以循环的链条,吸引大学生加入到这个活动中来。在这个链条内,学生很容易找到自己的位置,寻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同时,由于这样一个具有凝聚力的模式,能够形成强烈的吸引力,使得学生的创新学习过程变为自主的自发的一个过程。
![]() |
链式循环模式,以时间为轴,串联起数学建模科普、教学、实践、科研等环节。实现教、学、研相长。实施过程跨越4个学期,贯穿大学学习最重要的阶段,使得大学生活丰富多彩,也使得每一位学生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加入进来。
完整的走完数学建模“链式”过程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很强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了顺利开展“链式”培养,需要每年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服务学生,服务学校的创新人才培养工作。从图中可以看出,从春节2月的美国赛,到五一假期三省赛,再到暑假全国赛,乃至11月的美赛培训,循环往复。但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创新能力不仅在数学建模活动中得到训练,同时推广到创新创业项目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