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17年数学建模工作总结
数学建模辅导组主要负责我校数学建模创新工作的竞赛组织、竞赛培训以及竞赛辅导各项工作,努力为我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培养提供支持。在学校、学院各级领导和团委等部门的支持下,在数学建模创新指导小组沈继红、张晓威、罗跃生、高振滨、王淑娟等各位教授和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我校数学建模不论是参赛的普及面,还是竞赛成绩都有了巨大进步,大学生数学建模活动已经成为我校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一面标杆。
首先是竞赛普及面,发展到2017年,每年参加队伍已经接近400支。每年,参加各类数学建模创新活动的学生已经超过1500人次。参赛规模的扩大,满足了我校师生对于大学生创新活动的需求。参赛队员85%以上来自于工科院系,例如:船舶工程学院、动力与能源学院、自动化学院、水声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信通学院、核学院等。数学建模竞赛及科创活动极大的推动了我校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和数学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创新人才的培养工作,做出突出的贡献。
|
其次是竞赛成绩,在竞赛规模扩大的同事,竞赛成绩也不断攀升。近年来,累计共获美国赛一等奖20余项,二等奖50项,获全国奖累计20多项,黑龙江赛区奖近百项。左侧为美国赛获二等奖以上,右侧为全国赛获黑龙江赛区三等奖以上。
高水平奖项也陆续出现。 美国赛一等奖已经“习以为常”,特别是于2015年,2018年两次获得特等奖提名(Finalist,全球1%),全国赛也屡获全国一等奖。数学建模创新活动和竞赛的顺利开展,为我校创新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中国高等教育学会2017年发布中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排名,我校名列36位,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为参与评价的19个竞赛项目之一。
为了积极推动学生在全流程上的创新能力培养,引入黑龙江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链式培养模式研究》的研究成果,“链式”培养模式,通过一条可以循环的链条,吸引大学生加入到这个活动中来。在这个链条内,学生很容易找到自己的位置,寻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同时,由于这样一个具有凝聚力的模式,能够形成强烈的吸引力,使得学生的创新学习过程变为自主的自发的一个过程。
链式循环模式,以时间为轴,串联起数学建模科普、教学、实践、科研等环节。实现教、学、研相长。实施过程跨越4个学期,贯穿大学学习最重要的阶段,使得大学生活丰富多彩,也使得每一位学生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加入进来。
完整的走完数学建模“链式”过程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很强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了顺利开展“链式”培养,需要每年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服务学生,服务学校的创新人才培养工作。从图中可以看出,从春节2月的美国赛,到五一假期三省赛,再到暑假全国赛,乃至11月的美赛培训,循环往复。但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创新能力不仅在数学建模活动中得到训练,同时推广到创新创业项目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我们深知,为了做好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除了勤勤恳恳的做好组织,培训,辅导工作,还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能力,同时要紧跟国家重大发展需求。践行***提出的三个面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
在2016.11-2017.11间,朱磊老师获得学校通过和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到英国纽卡斯尔大学访问一年。导师为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IEEE Fellow 乔纳森教授。结合本人的数学和信号科学方面的知识背景,开展人工智能方向的前沿问题-深度学习方向的研究。在访问过程中,和导师Jonathan教授,Mohsen博士,以及课题组的其他博士生的交流,讨论,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合作完成了多篇论文,其中一篇已经在伦敦DSP2017国际会议上发表并被检索。Y. Sun, L. Zhu, J. A. Chambers, and S. M. Naqvi, Monaural source separation based on adaptive discriminative criterion in neural networks, in 2017 2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DSP), 2017, pp. 1-5. (SCI WOS:000426874700066)
回国后,朱磊积极开展人工智能方向的研究,紧跟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利用在数学建模学生中建立起的良好关系,主动开展人工智能走向本科生的创新学习研究探索。17年12月,召集历年参加数学建模的本科生,选拔出有意于从事人工智能相关方向研究的同学。组织讨论班,目前已经顺利开展一个多学期。每周开展学习讨论,探索人工智能基础问题和应用研究项目。已经取得了一定效果,例如:数学建模队员、自动化学院的李昕达同学,在朱磊指导下申请的《基于对抗生成网络的个人笔迹风格推算》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已经获批,项目经费3万元。项目计划通过深度网络,生成一种自动的模块化的字体生成工具,大幅度减少字体设计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并应用到各类文化创意项目中。
我们深知,成绩属于过去,更要看将来努力的方向。在此,总结过去的工作,固然是希望得到学校、同学们对过去工作的认可,也更希望能够指出不足,点出前进的方向。希望通过我们在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工作,能够努力实现个人价值并且为我校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及科学研究等多方面贡献自己的力量。
数学建模辅导组 负责人 朱磊
2018.6.8